首页 > 政府公文 > 人社部

海岛群众的健康“守护神”——记“最美基层高效毕业生”王辉
作者:佚名 来源:人社部 2020-01-10 16:30:41

文件名称:海岛群众的健康“守护神”——记“最美基层高效毕业生”王辉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圆圆胖胖的脸庞,温柔和煦的微笑,不大讲究的穿着,还有率真直爽的“你们好”,王辉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朴实无华。“我真的没有干什么,我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面对记者的提问,王辉说得最多的便是她的平凡。王辉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用温暖的爱心坚守在海岛上,踏踏实实为百姓服务,十几年如一日,用宝贵青春将这份平凡浇灌成了参天大树。

无所不能的全科医生

2008年,23岁的王辉即将迈出大学校门。“当时‘三支一扶’这个政策刚出来两年,学校一直在宣传,我也想试试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做这些。”说着,王辉脸上露出淳朴的微笑。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辉报考了山东省“三支一扶”计划,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支医”志愿者,11月2日来到长岛综合试验区小钦岛卫生院,成为岛上唯一的医生。

小钦岛面积1.14平方公里,距离大陆50余公里,从最近的大陆城市蓬莱到小钦岛坐船需要5个多小时。夏天这里惠风和畅,蓝天碧海,可一到冬天,7级以上大风就成了家常便饭,吹得人站都站不稳,海面根本无法通航,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小钦岛就是一座孤岛。

小钦岛上没有手术台,没有CT、胸透等检查仪器,更没有分科诊疗的医生,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王辉必须具备独立诊治村民各种各样小病小痛的能力,要能输液,能打针,能包扎伤口……王辉在学校主修中医,虽在城里的大医院实习过,但普通西医知识不足和实际经验的匮乏,还是让她在面对病人时露了怯。

“我遇到第一个棘手的病例就是开放性骨折,病人出海时,胳膊被船上的机器绞了,肌肉撕开,骨头都露了出来,我之前根本没见过,心里一惊,脑袋里有一瞬间的空白。”顿了好一会儿,王辉才定下神来,按照所学给病人伤口止血固定,并申请救援,将病人送到有条件进行手术的大医院诊治。

为尽快提升自己,满足工作需求,王辉一边看书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跟同院的护士学习护理技能,在临床中尽量多上手多实践,仔细总结每一次看诊经验,现在的王辉已经练就“十八般武艺”。“病人都觉得王辉医生开的药,治疗效果好,很是对症。”现在与王辉一起在卫生院工作的吴晓梦护士说。

“别看她不是博士不是教授,我觉得她比教授都厉害,腿疼她能看,头疼她也能看,反正各个方面的她都会。有个妇女40多岁,常来我这儿串门,她总流鼻涕,里面还掺着血丝,王大夫看见了,让她赶紧去大医院看,结果大夫说是鼻癌。我说王辉这医术可以啊!”小钦岛村的宋美兰老人翘起了大拇指。

无微不至地用心守护

小钦岛常住村民500多人,年轻人都到外面打拼去了,留下来的人大多上了年纪,一些老年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血管硬化等很常见。很多老人一旦发病,有可能无法下床,这需要王辉随时出诊;老人的子女不在家,生病没人照顾,也需要王辉的帮助。

王辉就住在小钦岛卫生院,24小时随叫随到。“王医生特别好,我们村里十个有九个都说她好。半夜得病,王大夫从不嫌黑灯瞎火,从不计较冷不冷,什么时候叫,什么时候到。”来卫生院看病的孙阿姨说。

村里的宋美兰老人患有腿疾,常年腿疼,走路有些困难。“有次我去卫生院看病,心脏病突然犯了,是俺王辉把我送回家的。她还说你腿脚不好使,以后身体有啥不舒服的就给我打电话,我直接来你家。”宋美兰老人说,“我现在有什么事就打电话给她。我真的很感动,自己闺女儿子都做不到。”现在的宋美兰老人,看到王辉从她家院门口经过,隔着窗就会跟王辉打招呼,问问最近好不好。

2014年初,王辉开始护理岛上因突发性脑溢血成为植物人的宋丽英老人。宋丽英老人的孩子都在岛外工作,老伴一人照顾她非常困难。王辉了解情况后,便开始每天定时到她家中进行护理,亲手制作流食,通过鼻饲进行喂食。

王辉说:“叔叔阿姨人特别好,阿姨生病之前我下班常去他们家玩,就像回自己家一样。现在阿姨生病了,我当然要去照顾她。”

这一照顾,就是整整六年。六年时间,即便是亲人,日复一日的琐碎辛劳,也能让亲情暗淡。但与老人非亲非故的王辉,只用一句“我们像一家人”,淡淡解释了六年多的坚持。

医者仁心,美不自知。

“她从来不说自己好,但做了好多好事,老百姓都知道,都感谢她。”提起王辉,村民都啧啧称赞。

“我就是干好本职工作,不要出错就是最好的了。”不论在什么时候,王辉都强调这一点。就是这份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为她赢得了村民认可。始终如一的认真负责、热情细致,真心实意的守护,让王辉成了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

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

谈起初到海岛的日子,王辉又笑了。

“上岛的时候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我晕船啊。”王辉是山东莱阳人,地地道道的“旱鸭子”,四五个小时的风浪颠簸,给了王辉一个下马威。

“而且刚来那会儿,这里条件不太好,岛上没有淡水水源,用水只能靠海水淡化,那时候整个岛一个星期就提供1个小时淡水,所以你就得抓紧这一个小时,存够下星期的水。”面带笑容的王辉,不忘加上一句,“不过现在好了,随时都有自来水。”

缺少淡水,只是王辉需要习惯的一点。小钦岛村民多食用海鲜,菜里炒的是海鲜,包子里包的也是海鲜,“我其实不爱吃海鲜,上岛之后饮食习惯我也得适应适应。”王辉说。

供暖不足、热水不够等等也只是外在条件的简陋,小钦岛的生活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孤独。岛上的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没有几个同龄人可以和王辉交流,也没有同行与她并肩战斗。白天还好,王辉让忙碌的工作把自己占满,晚上只有数不清的星星和猎猎的海风与她相伴。

“我当时真没意识到长岛是个岛,就是觉得这里离家近,后来被分过来的时候,才知道虽然这里离家不算远,但也真是不好回去。”一年两次,每次一周的回家时间,填补不上心里的担忧和思念,忙完一天的工作,王辉有时会到海边,一站就是很久,望向海那边父母的方向。家中父母逐渐年迈,他们吃不吃得好、身体健康不健康是王辉最牵挂的事。

从2008年上岛,王辉在小钦岛服务已有11年。作为“三支一扶”志愿者,王辉在岛服务期满3年就可离开,并享受国家优惠就业政策,但她选择留下,她说:“期满的时候,小钦岛只有我一个人在医院,村民都希望我留下来,我也想继续为他们服务,在这里比去外面价值更大。”

“小钦岛的年轻人都走了,都不愿待在家里。可这个外地姑娘却再上小钦岛,留这么多年,这样的人难找。”村民孙阿姨感慨万分。

小钦岛需要王辉,岛民的身体健康需要王辉守护,而王辉也从这种前所未有的“被需要”中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她的青春无怨无悔,熠熠生辉。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海风和紫外线,让王辉的脸变得红扑扑的。未来,王辉会继续在小钦岛坚守,为岛上的村民服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上一篇  1 2 3 4 5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