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新闻 > 法律知识

干部要学会在群众的牢骚中汲取营养

作者:轶名 来源:网络 2013-12-26 12:56:14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诉求。群众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肯定赞美之声,也有不满批评之声。不满批评之声,有的人愤愤不平,有的人指案责难,还有的人发牢骚,辛辣嘲讽,有时弄得场面难堪,十分尴尬,让人哭笑不得,下不了台。其实,群众的“牢骚”是补药,应予重视和注意汲取。

群众为何发牢骚?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多怨,怨发于心,言出于口。除个别人态度比较偏激外,一般都有一定的合理*。面对牢骚,干部应该有量,个别群众文化程度偏低,有时所说的话看似刻薄,实则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我们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你以宽厚之心待人,就会使彼此具有更多的信任,可以使误会、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但可以改善自己与群众的关系,也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与升华。

干部对待群众的牢骚要善于听。听牢骚话是体察民情,了解群众呼声的好形式。牢骚抱怨是群众的第一信号,一些问题在未始或萌芽状态时,一般不难解决,作为党员干部要听了不发火,认真听,慢慢品,可以从中知道群众在想什么,要求什么,可以将自己的心与群众贴得更紧,更好地当好群众的代言人。牢骚话常常有一些特殊的辣味,但反映的正是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听听可以知得失,明利弊,定取舍,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无益处。

能否善待群众的牢骚,是评判一个领导干部素质高低,作风优劣和能否执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标准。我们的多数干部,都能善待群众牢骚,从不会因群众的某些议论怨气大,火药味浓,刺耳,甚至有片面*,就关闭听党之门,滥施权威,上纲上线,而是对号入座,扪心自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发挥补药作用,从而取得了“一句牢骚话,取得众人心”,或解决大问题的效应,挽回了党和群众的水乳交融,鱼水深情,挽回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然而,也有个别党员干部,他们是“火炮将军”,是“爆竹捻子”,一触即发,听不得群众意见,一听到群众带有“牢骚”成分,“怪话”因素的议论,便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发*威。而这一火气上冒,一不冷静,往往干出一些有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蠢事来。有的骂人、打人,视群众为“刁民”,还有的寻机报复,给人家穿小鞋,甚至杀人害命。类似事例,屡见不鲜,不必赘述。如此做法,何以是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怎么能不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有碍一方和谐稳定,有损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诚信呢?

其实,如何对待群众的牢骚,亦是透视党员干部有无群众观点的窗口。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情绪,决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泛泛的口号。看一个党员干部能否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其如何对待群众带有“怨气”、“火气”,甚至片面*的过实话。我们应该看到,在群众**的牢骚话中,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揣摩的东西,有群众的真情流露和期盼,尤其他们对祸国殃民的“四风”和干部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和反腐倡廉的急切心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希望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从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虚心听群众意见,善待群众的牢骚,并将其作为一面镜子,时刻用以对照检查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作为一种补药强身健体,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上一篇  1 2 3 4 5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