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新闻 > 法律观点

彭政:精准把握“五度” 力促公平正义 [生活]

作者:小柯 来源:网络 2017-05-26 10:17:17

人民法官,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司法职业群体,一肩托起的是法律的尊严,另一肩托起的是人民的利益。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

在此,我谈谈我的感想,我的观点是: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如果能精准把握好五度,且让当事人获得五种感受,那么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一定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一要有硬度,让人民群众感受法治。法官审理案件时,要向当事人充分展示法度。首先,所有认定的事实都要有证据支持,所有判决结果要有精准的法律依据,还要附在判决书之后。法官不能选择*适法,搞所谓的靶向治疗,要中西医结合,系统诊治。其次,要树立程序优先意识,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使我们的裁判有硬度有刚*不任*!教育和引导人们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法治成为人们内心的尊崇,让法官自己也感受到法治。

二要有精度,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法官判决说理要有刻度,要精雕细琢,打磨抛光,不能估堆摸脑袋。量刑规范化是法院实现精度的实践,是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裁量权不透明呼声的举措,目前我们对这一块重视较多,而对民事、行政案件关注较少,法官对此敏感度也不够,估堆摸脑壳较多,目前行政执法部门都在进行执法裁量基准化试验,我认为,民事、行政案件也要进行裁量规范化的探索。同案不同判是这些年吐槽法院判决的热词,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法院永远只有相类似的案件,不可能有案情完全相同的,因此同案不同判应该是法院的常态,关键是对每个案件要有精确、透明的规则适用,并公开裁判理由,让公平看得见、摸得着。

三要有力度,让人民群众感受获得。要让当事人有满足感,权益的保障看得见、摸得着。空调白判,法律白条说了这么多年,人大会议上法院工作报告通过率低,主要还是在执行难。我们讲打通最初一公里解决立案难,打通中梗阻解决审理难,都不如执行难这个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判决要给力。我们的判决书不仅要明断是非,还要定纷止争,便利执行。二是执行要真正下功夫。要敢于创新执行工作机制,整合执行力量,加大执行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力度。

四要有温度,让人民群众感受温暖。法律是为道,道是无情亦有情。我们的少数法官现在不仅对待人民群众范冰冰、李冰冰,而且写出的文书错别字不断,标点符号不准,逻辑混乱,面目可憎;有的自说自话,对当事人提出的主张选择*回答,有的根本不予理睬,哪里还说得上暖心服气的话。我认为,一份文书就是法官的一篇世说新语、陈情表,法官要充分体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和人文关怀。另外,要通过诉讼费缓减免、司法救助、诉前告知谈话、判后答疑等措施,让当事人从法官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五要有高度,让人民群众感受正义。习总书记在谈到司法体制改革时说,人民满意是司法工作的根本标准和最高目标。其实,我们做到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也就践行了人民满意的标准,这是总书记对标准的两种表述,是从不同角度所作的阐述,一个是针对司法机关办案而言,一个是针对改革目标而言。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处理好每个案件,众少成多,积小致巨。这里讲高度就是:一要站得高。坚持党*原则,党*与人民*是一致的,绝不允许没有党*的人民*,也绝不允许没有人民*的党*,不允许非党*思想占领法院工作主阵地。二要看得远。要把经得起历史检验和守住公平正义最后底线把握好拿捏准,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改革创新,解决司法公正中的难题。三要贴得近。以人为本,这是核心,也是人民满意的关键,办案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舍本逐末,关心人爱护人,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办理任何一个案件的唯一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有深刻的人文情怀,带着真挚的情感去办好每一起案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人民法官这一神圣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