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新闻 > 法律观点

戴翼:知行合一 倾我身心 [说法]

作者:资慧 来源:网络 2017-05-27 14:33:50

前一时期,全国法院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要求与自身工作实际,多有作为,取得了阶段*效果。在此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问题能解决的过程中,涉诉信访现象本应逐渐减少。然而实际情况不尽如此。以笔者担任院长的邵东法院为例,据本院专门工作部门统计,至少在活动开展之初,涉诉信访数量不降反升;经努力做工作,从源头和根本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目前形势渐趋平稳,但上访人动辄拿活动说事,进而提出较高的超出法度情理以外的过高诉求的情形也不鲜见。或许,这一耐人寻味的现象让很多基层法院院长和本人一样颇感困惑。

带着问题,经过较为深入细致的调研,本人从基层法院院长的角度,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涉诉信访工作,有以下涓滴思考。

心尖萦系:回应关切是头等大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较之上级法院,基层法院更广泛、更直接、更频繁的接触到人民群众,基层法院院长对此不乏体会。纵观我院近年来每年处理的三、四千件民事案件,近六成案件还是家庭婚姻、相邻关系、民间借贷、雇佣用工等常见多发普通民事纠纷,往往争议标的不大,但矛盾尖锐复杂,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在矛盾衍射、加剧、放大的同时,当事人质疑或迁怒于法院。这种质疑和迁怒,寻求在法院领导直至院长面前直陈宣泄,已经成为基层法院的独特景观。在当前法治观念、规则意识与民众认知、适应程度存在差异的背景下,需和基层法院院长共勉的是,每逢此情此景,我们应该须臾不忘的不是强调自说自话的司法权威,不是埋怨情法难以交融的司法环境,而是如何顺应、面对、聆听和稍后耐心细致的接待解答。而这一切,应当源自于院长意识深处的朴素的群众观念、民本情怀、奉献精神。

肩头担荷:切实担当是应有姿态

任职之前,基层法院院长往往已经长期在基层工作,接受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较全面的锻炼,这是院长的自身优势,也是主观条件。担任院长以后,工作更加线长面广,精力无法在一点一线上高度集中,其中涉诉信访工作因其消耗大、历时长、工作细、协调难,尤为重中之重,各项工作如何统筹兼顾、协调开展,给基层法院院长带来新的挑战,这是劣势,也是客观条件。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如何转化,如何变劣势为优势,推动工作开展?前一阶段,本人和相关分管院领导商议并经院党组专题研究,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通过从源头上整章建制,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工作把得准、摆得开、跟得紧、抓得实。二是推行院领导带头接访处访。所有院领导包案化解,信访接待室轮值接谈,一把手对重大特殊案件全程跟踪,直面问题亲自约谈。现我院今年接待的上访260人次,有院领导接待处理的180人次,其中本人接待65人次,化解信访案件9件次,本人化解3件次。三是强化督查落实工作责任。设立专门举报箱,随案向当事人发放监督卡,推行个案随机回访,责成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效果。四是加强保障改善工作条件。继我院专门负责申诉信访的立案二庭成立以后,我院新建的申诉信访大厅投入使用,相关设施设备配套日益完善。

通过以上努力,我院涉诉信访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院长日常工作陷身缠诉缠访泥潭的局面根本改观。本人从中得到的粗浅体会和基本判断是:只要每个责任主体、特别是法院主要领导,做到肯上心、善放权、不推事、能担责,终究世上无难事,涉诉信访这样的老大难也不再作难。千难万难,无非难在担当二字。

手心执掌:忠诚履职是天然使命

上访人对个案有想法,是涉诉信访案件产生的个体心理基础。司法公信力不高,是涉诉信访案件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保证办案质量和效率,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个案中感受到司法公平正义,是基层法院院长时刻应当心头谨记、手头紧扣的民心工程和生命工程,也是杜绝涉诉信访产生的关键所在。

实践中,我们在狠抓审判质效方面付出了许多努力:一是整合审判资源,尽可能向办案一线倾斜,去年以来率先在民事口推行大民事审判格局,较大程度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效果初显;二是注重审判管理,整个考评体系以审判质效管理为核心构件,所有其它相关工作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核心有序展开,具体操作实现所有审判流程各环节无缝隙对接和全过程无盲区监控,每月编发审判管理通报不少于3起,每季度召开经验总结交流不少于1次;三是明确并强化院长、庭长抓审判质效的工作责任。出台专门办法,既保障审判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批权,同时形成逐级把关研判、全程追踪监管的质检体系;四是统一裁判标准,确保同案同判。对司法实践中法官自由裁量权区间较大的7类常见案件,成立专门调研组着力攻坚,已出台统一裁判标准;五是推行院领导带头办案。要求原则上各分管院领导每年办案不少于3件,同时本人自我加压,每年办理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类案件各不少于1件。以此敦促院领导注重业务学习,提升司法技能,力促司法公信。

喉舌传递:注重宣传是有效渠道

教育宣传是有力的不可替代的思想武器,舆论引导是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群众工作。涉诉信访之所以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呈现为无序状态,往往是因为少数别有用心者利用不对称信息和上访群众心理焦虑特征,诋毁、丑化司法队伍形象,肆意搅局、背后助推,或是虚构事实,或是夸饰情节,以期混淆视听、谋求不法利益所致。在此严峻形势面前,如何掌握舆论导向上的主动,是基层法院院长常念常新的重大课题。

有鉴于此,特别是到邵东这样社情、民情复杂的大县工作以来,作为基层法院院长,本人更加注重宣传工作。体现于涉诉信访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蓄势。通过各方面实实在在富有成效的大量工作,增加自身说话的分量和底气;二是聚焦,将宣传工作主方向、重火力集中到群众普遍关切的工作重点、要点、难点、热点上来;三是增能。挖掘、培养了一支有这方面专长和爱好的专门工作队伍,提升其整体素质,通过他们传送准消息,释放正能量;四是提速。应对重大舆情,即时反应,准确发声,正本清源,免于被动。

脚板践行:躬身致力是根本路径

涉诉信访工作是法院群众工作的一部分。既然是群众工作,就要学习、借鉴群众的方法和智慧。现在,个人学得较多的,还是群众踏破铁鞋寻觅处的笨功夫。

归结一条,凡事多走:一是多走心。群众的事要时刻记挂,多琢磨,多思量,人民群众把自己推上领导岗位,首先不欠群众感情帐。二是多走访。县委部署开展的大走访活动也好,县级领导干部联乡镇、联企业、联对象户也好,走访联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好,一概不折不扣,身体力行,以此熟悉情况、掌握动态、融身其间、自我教育;三是多走动。作为交流干部,姿态更主动的多与能为上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联络协调,促进了解、建构互信、融洽感情。四是多走路。目前本人取消相对固定的工作用车,开会、出差、下基层,车辆保障任由办公室调剂。并有意识的精力下移,多走泥巴路,多走石板路,多走田埂路,全年到基层不少于30天。

我相信,只要真心实意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做朋友、走亲戚,涉诉信访就不会走样,基层法院的队伍形象就会走红,法院的司法产品就会走俏。

上一篇  下一篇

I 相关 / Other

I 热点 / Hot